星期三, 2月 03, 2021

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往昔

嗨,陳學長:

參加完2021/2/2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啟用典禮後,一直在想到底要如何跟還不清楚事件來龍去脈的讀者介紹你呢?

雖然我從1983年讀小六起偶爾就會經過你當年陳屍的廣場,1990-1996年在台大求學時更常騎著腳踏車從研究生圖書館旁奔馳而過,卻一直被黨國教育和台大校方蒙蔽,連你的名字也未曾聽聞,就算我上過台大數學系史英教授的課,身為人本教育基金會開創人之一的他在課堂裡講了諸多教育界極為不堪的真相,卻對出身台大數學系的你一字未提。

直到2009年陳文成紀念基金會發起「我的31歲接力串寫」,在執行長胡慧玲的力邀下我才得以與你相遇,坐在基金會辦公室裡收看1997年民視製播的陳文成事件節目,回家後立刻整理成大約五分鐘就能讀完的圖文「從今以後忘不了,陳文成」,希望用17張照片和簡短圖說讓還不認識你的人,能在最短時間初窺你遭到蔣政權政治謀殺,年僅31歲就得與妻兒和父母永別的人間慘劇。

1981年7月2日你被警總帶走約談,隔日陳屍台大校園,當局先是通知家屬你車禍身亡,後來又污衊你畏罪跳樓自殺,聯合、中時和自立晚報隔日採訪了台大校警或職員,表示研究生圖書館已經上鎖,外人不可能爬上樓頂,從傷勢判斷該地並非第一現場。


你本來是為了帶五個月大的兒子回故鄉探望盼孫的父母,還對擔心你回台受到政治迫害的朋友說,回台避談政治就沒問題了,喜歡遊山玩水的你對太太說:「台灣是我的故鄉,台灣的山才是山,台灣的水才是水。」四十年過去了,台灣山水遭破壞的程度,跟你死亡真相未明的現況,都讓關心台灣未來的人們心痛不已。

今夜再次閱讀你二姊陳寶月於你死後十年寫的紀念文,描述你去美國六年終於帶妻兒回台,看著你從海關走出來和你激動得抱在一起:「久別重逢,啊,久別重逢,我親愛的弟弟,誰想到那是最後的接機,一個半月之後,我們面對的,卻是不再重逢的久別了。」再次看著你父親撫摸著你墓碑的照片,我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眶。


你當年被警總約談的主因,據信是回台前在美國抗議場合焚燒蔣經國像的舉動,之後解密檔案則顯示,應該是跟捐錢給美麗島雜誌和你家與施明德通電話導致。這如今看來無比荒謬的約談理由,卻成為奪走你性命的殺手鐧,至今仍找不出加害者是誰。時任立委的紀政,因為你的死在立法院嚴厲質詢校園密探議題,被國民黨處以停止黨權一年。美聯社駐台記者周清月因堅持寫美方派員來台「驗屍」,而非國民黨要求的「檢視」,立刻被新聞局取消採訪資格並要求立刻離台。中國共產黨在香港和中國幹過的種種壞事,中國國民黨都在台灣幹過啊!

你遇害的消息傳到美國後,海外一片嘩然,留學生人人自危,你任教的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校長塞爾特(Richard Cyert)無法接受自校前途一片光明的年輕教師竟被害死,不但親自主持校內追悼會、在美國國會聽證會抨擊台灣當局調查掩蓋真相,更親自寫信給總統蔣經國,要求確保你妻兒陳素貞母子的安全(當時被國民黨一再刁難無法回美),引發美國諸多媒體大篇幅報導你的悲劇,成為八零年代與林宅血案並列的台灣人權兩大公案。

由於你的校長在美國學術地位崇高,他在校內設置熱線供台灣留學生檢舉職業學生與特務,一經證實就立刻開除,並積極推動美國各大學跟進,甚至要求美國政府應停止對台軍售,直到台灣人權有實質改善為止……於是你的犧牲大幅減少了留美學生受抓耙仔跟監和亂告密的程度,在天上看著這一切的你,相信還是感到欣慰的吧?

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落成典禮上,紀念你的基金會董事長楊黃美幸致詞說到你父親陳庭茂1984年花一年在美國走透透演講135場,身上前後戴著「還我真相、還我兒子」的板子時,忍不住哽咽。她強調國民黨千方百計阻擾掩蓋真相,講到在2000年政黨輪替前,不能用「陳文成」三個字成立基金會的往事,是我當年首次到基金會參觀時既震撼又憤恨的重點之一。

我在基金會成立的大事記上看到國民黨主政的教育部以「還沒破案」的可笑藉口阻擋,使得幫你追真相的人們只能用「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的名義舉辦追思禮拜和公聽會,終於在1994年由監察委員黃越欽張德銘提案申請覆查「陳文成命案死因」,審查結果全票通過,創下監察史上重新調查戒嚴時期命案的首樁案例。

如同楊黃美幸所言,台灣過去讚揚蔣經國是推動民主的推手,是對常識最大的諷刺。而我41歲在台北坐計程車時遇到的某位白髮運將,還是這樣在稱讚和崇拜蔣經國,他高談十大建設以及台灣如果沒有兩蔣總統早就滅亡了云云,疲憊的我沒有試圖說服他,只是看著窗外的藍天想著你的容顏,想著你沒能像我一樣在31歲之後還繼續活了十年,想著你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想著他這些年來是如何思念從幼兒期就失去的父親……

(待續)

攝影翻拍撰稿:台灣好生活報總編關魚,2021/2/2-2/3

最後一張蔣經國肖像翻攝自民視1997年製播的陳文成事件節目

批ㄟ司

本系列預計會寫三篇,分別是往昔篇、拔河篇、落成篇

標籤:

星期日, 1月 17, 2021

長期抗疫時,戰場的小失誤更需要大家包容鼓勵


球場比賽時,如果有選手發生失誤,同一隊的人絕對不會在場上立刻斥責,因為比賽還在進行大家必須齊心對抗敵手,所有嚴苛的檢討都會等到賽後再說,若你常去看業餘棒球賽,你會聽到有人發生失誤時,場上其他隊友會大聲喊"No mind"(別介意),給予失誤隊友最必要的心理支持,場邊球迷的"加油"也會喊得更大聲……因為沒有正常選手會故意發生失誤,失誤的人會比任何一個外人都要自責,如果讓他繼續自責,反而對比賽不利,所以短期棒球比賽常常能看到"團結+運氣好"的弱隊會打贏"不團結的強隊",那其實不是奇蹟,重點就在天助"超團結"的團體。

今日有報導訪問不具名感染專家指出,案852警覺性不夠高,有症狀就該回原醫院檢查而非到診所,雖然可能是善意提醒,但造成的效果會比較偏向指責。第一次採檢陰性的她,很有可能是怕造成原醫院的看病負擔而跑去診所,因為原醫院出現染疫醫師已隔離大批醫護,雖然指揮中心調了其他醫院人手來支援,但因寒流陸續來襲病患數增加而仍明顯處於人手不足的情況。站在外圍用上帝視角去下指導棋,其實對已經打仗超過一年的醫護非常不公平,這很像士兵忍痛幫你負重前行了一年,腳步稍微蹣跚一下就被後方說你扛的姿勢不對。

為何世界很多國家都已經面臨醫療崩潰的情況?難道美國和日本的醫護就是比不過台灣?確實台灣醫護整體素質是世界頂尖,但從國外各種"群聚抗議口罩政策並拒戴"、"群聚抗議封城違反人權"、"拍影片指控武漢肺炎是政府製造出的騙局"、"只有布口罩沒有足夠醫療口罩可戴而且常常沒完全罩住口鼻"等報導來看,台灣群眾的集體防疫意識也是世界頂尖。

面對全球已經有接近9500萬人確診、超過兩百萬人死亡的險峻情勢(若不是中國慣性隱瞞數字我相信這死亡數據實際是翻倍),是台灣人集體"把抗疫的每個環節都做到份內的最好"後,才把剩下的交給運氣,我們應該要對身為台灣人感到無比幸運和驕傲,並對長期在第一線打仗的醫護醫事人員、在機場和各捷運火車站及防疫旅館把關的工作團隊、執行後勤的口罩和防疫物資國家隊,乃至超過一年不知好好休假為何物的指揮中心,獻上我們最高的敬意和謝意,對於不是故意發生的小失誤予以包容鼓勵,並繼續好好配合所有為了抗疫而調整的防疫政策。(詳情參考~疫情中的「專業之死」:防疫中的敵人是病毒,不是自己人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金手套獎野手也會發生失誤,而且全年絕不會只有一次。這次醫院群聚事件已讓指揮中心再度提高警覺並仔細檢討防疫環節,並跟全台醫院診所更新SOP,有外國朋友說台灣的防疫成績是運氣好,原住民推友fight for honor回應:"這不叫幸運,而是我們非常非常非常的努力,畢竟有十幾億人等著看我們失敗!"。

若說台灣在防疫過程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是有一群特定人士明明住在台灣卻老愛扯各種後腿,然後特定媒體還老愛故意放大這些扯後腿的言論來惹眾怒,導致這些原本限定在超小圈圈裡自說自話的言論,外溢到全台早已疲憊不堪的醫護眼裡,即使鄉民們的好意是罵那些人來為醫護說話,但實際造成的效果是他們原本看不見這些小圈圈裡難聽又沒人性的話,卻因為眾人的推波助瀾而讓前線戰士看見。(詳情參考:痛罵楊志良無良沒有用,團結抵制才有用(秘訣內收)

早在1/12日出現兩例醫護感染時我就立刻在噗浪寫下:「同舟共濟不只是因為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也因為我們都希望台灣能成為每個人安居樂業,各領域都能越來越好的國家。雖然總有少數人因為個人立場巴不得這條船沉了,總有極少數人嘴巴很賤對"防疫整體"極盡各種嘲諷之語,但我們不要給這些虛假或嘲諷的言論再度散佈的機會,大家每一則公開的貼文都是在形塑公共場域的輿論,既然不認同那些極少數言論,又何必再給他們散佈更廣的空間?

身為一個長期關注公共議題的資深記者,我多年來的無奈就是"隨便亂報的爛新聞有市場,認真報導的新聞連市場的邊都沾不上",還要被跟那些亂報新聞的記者歸為同類,儘管挫折滿滿,我還是在日前宣布"抱歉,我無法放棄當一個記者"。在前線賣命守衛台灣的醫護人員不幸染疫的危難時刻,除了集氣為他們祈福並祝早日康復外,懇請大家想想,我們該為"讓台灣變得更好"做些什麼事情,包括該在公共場域散佈什麼消息,謝謝大家。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總編關魚,2021/1/17

批ㄟ司

最後點一首老歌作為本文結尾~【我們】( ↼聽歌點連結)


當你迷失再黑暗裡 

一切的希望離你而去

就在需要的時候 

我會出現在你的身邊

當你再次展開笑顏 

溫暖的歌聲流過你心田

就在相逢的時候 

請你請你握著我雙手


路是不會永遠那麼孤寂 

我是方位相同的伴侶

世界不會同時下著雨 

也會有陽光照耀在心底

路是不會永遠那麼孤寂 

我是方位相同的伴侶

世界不會同時下著雨 

也會有陽光照耀在心底


什麼樣的夢該要清醒 

什麼樣的夢該要繼續

雨後總要天晴 

黑夜總會過去(哦~~總會過去)


路是不會永遠那麼孤寂 

我是方位相同的伴侶

世界不會同時下著雨 

也會有陽光照耀在心底


【我們-作曲家的故事】

作詞:楊立德、陳克華、梁弘志 

作曲:曹俊鴻、鈕大可、陳復明、梁弘志、陳克華

標籤: , , ,

星期五, 1月 15, 2021

痛罵楊志良無良沒有用,團結抵制才有用(秘訣內收)

馬英九總統時期的衛生署長楊志良最近幾年講了很多讓醫界火冒三丈的外行話,一個當年為了挺馬英九開放美國萊牛進口政策時,曾公開保證「吃美牛比過馬路安全,如果吃美國牛肉造成多人死亡,我一定切腹自殺」的署長,卻在美豬進口時罔顧科學事實來個180度大轉彎,批評政策只依"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風格為之,甚至人身攻擊"陳時中幫美豬講話沒人格",毫無一個公共衛生學者該有的知識典範,最近更因為放話要懲處"為守護人民而染疫的醫師"而引發喧然大波。

像楊志良這樣的爛咖,為什麼有些政論節目一定要請他當來賓,還有部分特定媒體很愛去引用他的話來大幅報導呢?請看下面這個圖:

台灣商營新聞媒體自從數位網路化以來,就是點閱率當道,正常好好採訪的新聞沒甚麼人要看,極少數很爛的記者問很爛的問題,或刻意去訪問很爛的人產出很爛的報導,反而會因為引起眾怒大幅增加點閱率,點閱率幾乎成為商營媒體招攬廣告的唯一指標,於是新聞媒體和新聞入口網站利用這個人性弱點,跟廣大鄉民一起促成「被罵的新聞有市場,被忽視的好新聞連市場邊都沾不上」的惡性循環。

數位時代的新聞,除了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報導者中央社公視等極少數能夠不鳥點閱率和收視率的公共議題媒體,或者像大財團支持就算閱報率和收視率再低也會撐到底的旺中媒體,其他都是靠點閱率(閱報率)或收視率在生存的,還有不少媒體是直接把點閱率當成打記者和編輯考績的指標,當然會讓從業者使出渾身解數來賺點閱率啊!除了楊志良,會有媒體愛報黃安、劉樂妍、小S之流的言論也是一樣的道理,不是鄉民愛看,而是鄉民愛罵,罵得越兇就更有點閱率和收視率,財源滾滾來啊!

例如社交媒體廣為散佈楊志良的發言,雖然主要目的是為了罵他或反駁,但大家越擴散這種發言和新聞,媒體賺到他們拉廣告最需要的點閱率,就會要求旗下記者多採訪或多抄寫這些會賺眼球的爛言論,多邀請這種發言會惹眾怒的來賓來賺收視率,然後認真採訪公共議題的報導就被擠掉了,然後認真採訪的記者就辭職了,然後台灣新聞媒體整體看來就一直那麼爛,因為多數人都只注意最爛的那部份,那些人不會因為鄉民罵翻就改變他們的性格和說法,更不會道歉低頭,因為他們的生存之道就是越被罵越有市場

此外,為什麼現今網路新聞放眼望去很多都是農場標題?就內部數據發現農場標題點閱率才高啊~所以你就會看見"驚爆XXX這樣說""今晚寒流急凍,第四波這天恐報到",以前是看標題就能知道這則新聞最精華的意義,現在很多奇摩和LINEtoday的新聞標題,都讓你一定要點進去否則不知道新聞重點,例如第四波寒流到底哪天來?你如果看中央社就不會有這種浪費寶貴時間的問題。

為追高點閱率不惜犧牲公共利益的最好例子是指揮中心公布桃園染疫的前線醫師足跡當晚,比對警政系統資料後更新公布染疫醫師沒去大江,我在LineToday就看到"染疫醫師足跡修正!未去這地點"的標題,一般人的反應是點進去,我的反應卻是立刻用關鍵字"足跡更新"去google查,結果所有媒體包括蘋果、自由、聯合、旺旺中時、新頭殼、中廣等都在標題就直指染疫醫師沒去過大江,只有一家用農場標題,那家媒體叫Nownews,然後台灣最大新聞入口站奇摩和幾乎人人都在用的LINE,就偏偏選Nownews這條新聞當推薦,你說其他媒體的編輯記者氣不氣?

後來我再查Nownews的標題就改成寫出大江而不是沒去這裡,可能是被指揮中心建議重大消息請勿農場吧,但我有截圖預備以後當教材啦,七年前我就在噗浪呼籲大家"別再貼內容有一大堆都是抄襲改寫自其他媒體且處處農場標題的ETtoday和Nownews"的新聞連結了,詳情看這裡,但令人無奈地就是不管在哪個社群平台都還是到處有人貼他們的新聞啊!

越惹眾怒的新聞傳得越廣,克盡本職的好記者採訪的公共議題報導卻少有人聞問,是我從2001年開始在網路上與非新聞界的鄉民討論媒體改革問題就已經提出來的無奈,當年我在"與媒體對抗"網站寫出如今看來依然適用的格言「有怎樣的社會,就有怎樣的媒體」,還直接被好幾位鄉民罵我「妓者」勒!對於"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句,我一直都很想說事實上是"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被新聞媒體騙和耍的閱聽者",就一直要去點閱和討論那些爛標題爛新聞,反淘汰很正常啊!

有人說我就喜歡罵蠢記者不行嗎?沒有不行啊~人都需要發洩情緒的嘛,我只是要強調這樣的罵法並不會讓蠢記者消失,只會讓蠢記者越來越吃香而已,因為他們有點閱率市場好棒棒嘛!網路上沒有好的新聞報導和評論可以看嗎?有啊~還很多呢!可以參考當年乘著噴射機離開中國時報的黃哲斌前陣子邀請四方推薦的優質內容網站整理

到底要怎麼讓楊志良之流的無恥屁話,在你眼前(台灣網路+Line+電視+報紙)消失呢?

有三大祕訣:

一、要求各大政論節目封殺無良的楊志良(及老愛無恥放話的來賓),哪個政論節目再邀他就拒看,乃至抵制在該政論節目期間買廣告的企業(所以要學會記錄你看的節目附有哪些廣告)

二、要求各大報紙不再刊登楊志良的文章(含投書和引述臉書文),否則也加入讀者抵制名單

三、在社群媒體盡量別貼我上圖所展示的第四類記者報導新聞,請多把閱讀和談論的時間心力留給第二類和第三類記者

以上三點如果有絕大多數鄉民的配合加入,就能夠扭轉現在台灣媒體老愛做惹怒眾人新聞的惡性循環。不想再看到楊志良相關新聞汙辱你的眼睛嗎?請親身實踐以上三個秘訣並像我一樣不放棄地持續二十年,台灣新聞的未來才有可能杜絕這些「愛用沒人性來刷存在感」的爛咖。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總編輯關魚,2021/1/13-15

批ㄟ司

資訊人權貴回應我的噗時寫了很有意義的一段:

從另外兩個觀點支持關魚的呼籲。 第一, 資訊爆炸的年代、注意力經濟年代,你我的腦袋是強權爭奪的戰場。 小心看管使用你的注意力,這比智慧財產更真實,但卻很少人警告你它的重要性,因為欠缺利益團體推廣此觀念。 第二, 金錢的動機會扭曲很多事,例如媒體與軟體。 真正符合你利益的媒體與軟體生產者,經常是那些非因金錢誘因而創作的人,不是大公司。 獨立媒體與自由軟體至少有一點很像: 作品的品質並不因為它是獨立創作的,就必然優質; 但優質而且不傷害閱聽者/使用者的作品,在這裡比較有機會找得到。


標籤: , , ,

星期一, 1月 04, 2021

抱歉,我無法放棄當一個記者(2021版)


此致台灣好生活電子報讀者和未來聽眾:

好生活報從2015/02/28發表總編手記「暫時休刊,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後,便受個人因素影響而停止更新至今,期間又是沒有任何交代,為此仍要先鄭重向所有支持認購過《扭轉新聞》的讀者和持續關心本報的人,致上最深的歉意,也謝謝在我閉關期間仍不時傳來問候訊息,或者深知我每年都會需要休養生息的生命週期而默默予以祝福的朋友們。

坦白說,從2016年初起算的休眠期中我不斷苦苦掙扎,低潮的深度超乎自己預期,並形成最接近「決定永遠停刊」的風暴,比2014年的休眠期更甚。2014年5月底在知己好友幫我慶生的聚會裡,首度說出「我在想是不是就放棄作獨立媒體了?就去當個能有基本收入的老師吧?」好友驚訝地說,很多年沒看到我一開口就掉淚的狀況了。

2015年1月底跟上下游新聞市集的創辦人馮小非在台中充滿人文精神的魚麗共同廚房吃飯,談及這些年來經營獨立媒體的心路歷程,講到2014年休眠期差點要放棄的往事,眼淚竟然忍不住奪眶而出。我以為只是一時激動,掉個幾滴就差不多了,結果我竟然激動到難以快速平復,大概整整五分鐘後才恢復到可以正常說話的狀態。在交情不算深的朋友前哭到難以自己的案例,於我當時活過的43個年頭屈指可數……這才更加確認,原來我比自己認知的程度,還要更在乎記者生涯這一切走過來的路。

雖然跟小非從九二一大地震後認識至今多年,見面的次數卻用一隻手就可以數完,但很可能因為她從中寮鄉親報開始,一路經營各種獨立媒體至今,我覺得她非常能體認我走過的路、了解我想說的話,才導致掉淚的時間比2014年跟最好朋友談論此事的秒數還長。

我想起漫畫《再見!左投手》那位失去左手腕的強投,在心底反覆說服自己放棄棒球時,出現「嘴巴麻痺、無法出力、全身顫抖、體內的血液逆流,眼淚奪眶而出……最後什麼也說不出口」的症狀,他下了結論:「一個人打從心底無法接受的事,是沒辦法說出口的。

1996年秋季步入記者生涯以來,2016-2019年長達三年的蟄伏期是我第六次想要放棄繼續當一個記者,也一度認定會與記者志業永別了。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原先規劃的實體組織模式帶給我空前的經濟壓力和身心負擔,整體客觀評估顯示那種實體模式無法長期持續,失敗的可能性太高,高到我會覺得對不起已經說要捐款給我成立實體組織的熱心人士們……最後我選擇喊卡,用盡邁入再次休眠前的力氣反覆思索是否有別條路可走,卻一直找不出足夠說服自己的答案。

找不到答案還是要過日子的,於是我去找了份能有穩定收入且自己算喜歡並能勝任的工作,卻在半年後看好萊塢電影La La Land(樂來樂愛你)女主角唱著:”Here's to the ones who dream~ Foolish as they may seem~ Here's to the hearts that ache~ Here's to the mess we make~” 而看到痛哭流涕……關於過去把新聞工作當志業的種種,關於離開主流媒體後創設獨立媒體的夢想,關於身為台灣記者一路遭遇的挫折與心痛,關於停刊後無法復刊卻又因為思緒混亂遲遲寫不出對讀者應有的交代文……那一刻我再度深切體會,記者魂是深深刻在我骨子裡的,無論怎麼轉行都切割不了。

一輩子,有幾件事情值得你認真到哭泣?」這句出自漫畫的對白也浮現在我腦海。看著2006年人還在主流媒體工作時寫過的文字:

「有些眼淚,是為了證明你曾努力過而流的,這種眼淚流過以後,會讓你更加堅強。」這句話也是我從漫畫上看來的,沒記錯的話,書名叫「華麗的餐桌」。

在努力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人潑冷水和油漆,難免會遭遇不認同和打擊,可是為了更好的未來,我從許多前輩身上學會不要輕易放棄。所有曾努力過的,即使最後沒能得到好的成果,也都會結成滋養生命的果實,而一起努力過的伙伴,即使遲早都要分道揚鑣,也都會凝成值得回憶的標記。

每次出現要放棄當記者的念頭,我總忍不住回想:「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這一路是怎麼走過來的?無法繼續的原因是什麼?不能放棄的理由又是什麼?」無法繼續的原因總緊緊繫著對自我能力不足的質疑,與找不出夠好財務模式長期營運的焦慮;在人生天秤的另一端,不能放棄的理由除了「看到侵害人權的新聞仍然會憤怒、認定的重大公共議題被主流媒體忽略仍然會心焦、察覺被邊緣化的弱勢議題仍然會想協助它們發聲」,最重要的還是:「我真的很喜歡當一個能夠監督公共政策和挖掘美好人事物的記者,我由衷覺得在這個媒體大環境極不理想的時代,握有鑰匙和機緣的人努力去開創各種新媒體的可能性,對台灣未來的發展無比關鍵。

每一次,都是「不能放棄」戰勝了「無法繼續」,我比誰都慶幸。為了讓這次的「不能放棄」能持續久一點,我並不是就此完全回到獨立記者的崗位,而是用目前賺錢工作以外的時間,按照行有餘力的方式來讓台灣好生活報以「podcast」的模式復刊(原預定2021年2月28日開播,目前暫時延期至三月中旬),等到我認定現在這份工作已做到對得起自己和受眾的地步,也存到能支撐往後老年單身生活的頭期款,才會正式回歸全職獨立記者。

以下為還不認識台灣好生活報的聽眾簡單介紹一下本報狀況: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創刊於2007年二二八事件滿一甲子的歷史紀念日,是一份立志讓台灣生活變得更好的電子報,以「促進公共政策理性討論兼顧弱勢」和「介紹台灣美好人事物」為兩大報導主軸,內容分為驚鴻台灣、專題報導、主題網摘、總編報告等四種方式呈現。在「台灣值得一個更好的未來」理念引領下,雖然扣掉休刊期斷斷續續走了將近八年的格局並不大,卻還是從一枚種子,緩緩長成一棵小樹,其中以2010年到2014年的苗栗大埔事件系列報導最受到矚目。

為了確保獨立媒體監督公共政策(含政府和企業)的本質,好生活報從創立之初就未曾考慮向政府申請補助案或向企業尋求資金挹注,當年若沒有一票同感媒體改革重要性的好朋友允諾擔綱不支薪的主筆編輯、時任智邦生活館總經理的陳豐偉醫師贊助主機空間、現任網絡行動科技老闆的Charles(查爾斯)的慷慨義助網站架構設計、三位長輩二話不說塞給我共2萬5千元的紅包……好生活報絕沒有可能只用「內含農曆年假的兩個月」時間,就從發想一路完成「籌備」到「創刊上線」的壯舉。

除了創刊的2萬5千元基金,好生活報多年來的營運主要是靠我個人財力支撐,期間透過編輯靜靜的大力協助促成《扭轉新聞》實體書一千本的出版,扣掉送給所有協助好生活報創刊的親朋好友和志工編輯群的本數,約有九百本在台灣各地的獨立書店販售而獲得2013-2014年培育兩位協力編輯一年的收入,並感謝「重灌狂人」的站長不來恩以彼此網站合作「關於好台」專欄的模式提供稿費,有效減輕本報的財務負擔。

2015年初因本報財務報表一直掛著將近一萬元的赤字,新竹好友樣兄和草泥姐在我休刊前夕硬塞了一萬元信封過來,讓表面上的財務就此打平,實在揪甘心。但如果把需要支付總編薪水的錢和各種採訪支出算進去,好生活創刊八年後的負債至少有500多萬,這就要深深感謝我年邁的父母免去了我許多住宿和飲食等基本生活花費,也一路支持鼓勵我想做的事。

一位不忍看我撐得如此辛苦的長輩曾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妳可不可以就當個一般的人,賺一般的錢,過一般的生活?」

我只能向父母和關心我未來生活的長輩們說:

「抱歉,我無法放棄當一個記者。」

謝謝您們的關心,未來的路雖然可預見會很辛苦,但請放心,在您們的支持下能讓我繼續過『堅持理想志業』的人生,我真覺得很幸福。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總編輯關魚,原寫於2015增補於2021

標籤: , , , ,

星期二, 10月 08, 2019

一個台灣人感謝香港的心聲


2019/10/6晚間,我在推特(twitter)轉發了「十月七日・戴口罩・撐香港・全台起義」的消息後,收到許多來自香港的感謝。

當晚我看著手邊的口罩,沒考慮多久就它上頭寫下「謝謝香港・Thank Hong Gong」,連續兩天早上戴著出門。

身為一個曾對戒嚴時期懵懵懂懂,對白色恐怖毫不知情,長大後才一點一滴清楚「民主自由人權得來非常不易、失去極度輕易」的台灣人,我真心想要由衷謝謝所有為香港民主自由人權運動付出生命、生活和心力的人們。

正是香港這四個月來持續不輟的抗爭,像照妖鏡一般,將中國共產黨霸道極權的醜惡暴露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廣。

正是那些寧可寫下遺書也要為自由抗爭到底的青年,和冒著被警察濫權暴打拘捕風險仍挺身街頭運動的群眾,讓香港不愧「東方之珠」的美名,讓全球得以在中國經濟軍事霸權要脅的黑暗壟罩下,還有一顆夜明珠照亮真相。

鄰近香港和中國的台灣,則是這顆夜明珠的最大受惠者。
所以不是香港要謝謝台灣,而是台灣要謝謝香港。

謝謝香港,讓未曾經歷戒嚴台灣的青年得以目睹極權統治的樣貌。
謝謝香港,讓安逸成習的台灣人重新拾起對極權統治的憂患意識。
謝謝香港,日日夜夜示範人權的危機、自由的脆弱和尊嚴的可貴。
謝謝香港,讓我省思自己對腳下這塊土地該如何保有民主的責任。

越黑暗的時代,越需要光。每一個基於良心所做的舉動,都是能照亮黑暗的寶貴亮光。在香港這波運動裡,有的像梁凌杰燦爛如煙花爆發,雖轉眼即逝但永刻心靈;有的像千名被拘捕港人如聖火傳遞,無懼黑警不斷接棒;更多的是每週上街抗爭的群眾如持續燎原的星火。這些光亮從香港,不但照向台灣、照向世界,我相信也照向了被中共極權屏蔽的中國,某種程度鼓舞了也想反抗極權的一群中國人,這是為什麼習近平越來越加強中國境內言論的打壓力道,甚至祭出要刷臉才能上網的手段,因為香港打死不退的勇敢越來越讓他害怕失去權柄。

最後,請容我引用村上春樹在耶路撒冷演講的段落:

『越過國籍、種族和宗教的分類,我們都是人類,在名為「體制」的堅實牆壁之前,都宛如脆弱的雞蛋。從各方面來說我們都毫無勝算,因為「體制之牆」太高、太堅硬,也太冰冷。但如果我們還有一絲一毫贏得最後勝利的希望,那就在信仰「每個人的獨特都是無可取代」,以及「將個別靈魂結為一體」後得到的溫暖。』

We are all human beings, individuals transcending nationality and race and religion, fragile eggs faced with a solid wall called The System. To all appearances, we have no hope of winning. The wall is too high, too strong - and too cold. If we have any hope of victory at all, it will have to come from our believing in the utter uniqueness and irreplaceability of our own and others' souls and from the warmth we gain by joining souls together.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地,但我們有權選擇要過有自由和尊嚴的生活,在這個基礎上,全地球為自由尊嚴奮鬥的人們,都是一家人

Thanks,唔該,謝謝香港。

May glory be to Hong Kong.

願榮光歸香港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總編輯關魚,2019/10/9

持續耕耘希望台灣,復刊共創美好生活


此致台灣好生活電子報讀者,和所有關心台灣未來發展的朋友: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首版,在228事件滿一甲子的2007年2月28日問世,歷經半年試行運作,發佈九期頭條新聞、近三百篇主題文章後,因發起人兼總編輯的我個人身心和家庭狀況難以負荷,不得不陷入停擺。由於一直沒能好好寫出「暫時停刊與規劃轉型」的公開聲明,在告別網路休養生息一年多的日子裡,對當初支持台灣好生活報的主筆編輯群及讀者,心頭不時會湧起深深的歉疚。為此,先向所有關心本報的人們,深深道歉一鞠躬。

之所以遲遲沒有發表停刊聲明,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一直沒放棄創立本報的初衷:「讓台灣的未來,透過眾人努力變得更好」,一直還想要朝著創立本報的理想前進:「耕耘嶄新的媒體平台,突破傳統媒體製造紛爭對立、屢次侵害人權的不良結構,讓所有關心台灣發展的人們,能仔細傾聽台灣土地與海洋的聲音、傾聽環境真正的需求,以平心靜氣、互相尊重的態度,在各人崗位上付出愛護台灣的行動。」

人生需要打拼,也需要暫停;理想需要實踐,也需要沈澱。感謝許多前輩的教誨和鼓勵,讓我深深體會:「適度停下來檢視,才能讓未來的路走得更遠。」正如吳念真導演說的:「我們做了很多事情,有時候真的很傷心。不過我們愛台灣,但是在那之前我們要先愛自己,因為我們也是台灣。」當我們希望促進台灣好生活,首要條件就是讓身為台灣人的自己好好生活,行有餘力時再把觸角伸出去,關懷周遭的同胞與環境。

過去一年多來,我們賴以為生的土地,發生不少令人心痛的事情。有些環境和古蹟遭到嚴重破壞,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導致失業率節節攀升,政府雖提出多項挽救經濟方案,卻仍有不少人飽受裁員減薪、家毀人亡之苦。立法院在一黨獨大的結構下,不但削弱對行政院預算的把關程度,更通過幾項令人深感憂心的法案,包括在「離島建設條例」增設博奕條款,讓澎湖菊島天堂恐將淪為賭場地獄。

知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日前在獲頒耶路撒冷文學獎的演講中指出:『我們每個人在名為「體制」的堅實牆壁之前,都宛如脆弱的雞蛋,「體制之牆」太高、太堅硬,也太冰冷。我們唯一的勝算,就在信仰「每個人的獨特都是無可取代」,以及「將個別靈魂結為一體」後得到的溫暖。』

希望台灣貼紙在媒體工作、於網路結交同好的十幾年來,我有緣也有幸認識許多善良的台灣老百姓,讓我由衷相信,每個台灣人不只是一枚雞蛋,更是一粒種子。一粒種子汲取土地的養分努力生長,可以長成一棵大樹,透過代代種子的散佈,就能連成一片充滿生機的茁壯森林。這個信念讓我在牛年前夕,構思發起「新年希望,希望台灣」計畫,企圖成為「讓希望被看見,讓努力被實現」的一粒種子。(希望台灣串連計畫,將持續到本報復刊第一期正式發佈之前,歡迎踴躍參加)

越充滿失望的環境,越需要懷抱希望打拚的人。在這個台灣歷史苦難的標記日,僅讓我就此宣告「台灣好生活電子報」即將復刊的消息,也誠願自己更認真學習、更勇於面對、更深入鄉土,懷著感恩的心情,承續改革前輩們的腳步,持續為「希望台灣」付出涓滴的力量。給自己加油,為大家加油。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總編輯關魚,2009/2/28



【附註】

特別感謝charlesc協助架站、山姆大叔協助版面美術、小柯提供三張刊頭照片,及所有協助本報復刊和願意擔綱主筆編輯的朋友。


標籤: , , ,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創刊宣言


什麼是「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簡單說來,就是份「立志讓台灣生活變得更好」的電子報。

為什麼想創立「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因為我們始終相信,台灣值得一個更好的未來。

你,他,我,活在台灣的人們,只要懂得努力,都值得擁有,也終會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近幾年台灣各界被不夠理想、逐漸惡質化的傳統主流媒體破壞,已經夠深夠久了,打開電視新聞、翻開主要報紙,口水爭論、八卦緋聞、殺人強暴、災難眼淚佔去絕大部分的篇幅,媒體傳播原是社會教育最廣泛也最重要的一環,但我們每天從媒體得到了什麼教育?媒體一天到晚告訴我們台灣的人事物有多壞多壞,但台灣真的有那麼壞嗎?

當然不!台灣擁有多元秀麗的生態山水、各角落熱情和善的老百姓,更是外國人眼中的美食美景天堂。正因我們的故鄉台灣,是地球最大的陸地和最大的海洋相互擁抱而誕生的島嶼,所以許多台灣人民正在努力學習,用最大的包容來對待全球人民。

然而,我們卻遺憾且悲憤地看到,身負社會教育重責大任的傳統新聞媒體,打著「新聞自由」的大旗,以「捍衛人民知的權利」之名,行「侵害各種人權」之實,熱誠記者本著良心努力撰寫的建設性新聞,還來不及見報或播出,就受到高層編輯的既定商業口味箝制,被各種煽色腥、話題性的新聞排擠到垃圾桶裡;攝影記者被迫要盡量拍攝裸體和屍體,無論那些照片或畫面遭編輯選擇刊播後,會否害人自殺或讓受害者家屬傷心欲絕。

不用掛名的「媒體高層」,既能「按照己意,修改記者原先所做的報導」,更擁有指揮旗下記者群「為特定人物或事件,做配合和系列採訪」之權,遭廣大閱聽人唾棄的不良電視新聞處理,便有不少源自「豈有此理」的指揮。又因各家媒體老闆的政治信仰,讓不少政治報導流於隨政客起舞,更讓原本該是眾人之事的民主政治,淪為製造對立、鬥爭內耗的工具。

主流媒體大幅失去討論、形塑良善公共政策的功能,讓台灣開放總統直選後,一直陷在「只有選民,幾乎沒有公民」的窘境。我們深信,台灣是能夠達到「用自由當邊界、以包容為領土,凡有生命皆是子民,實行自然主義、信奉平等」境界的國家。在那之前,需要有致力於公共報導、能給台灣更多正面力量的強大媒體,扮演促進不同族群理性溝通、海內外同胞同心互助的角色。

透過台灣好生活電子報的誕生與茁壯,我們誠摯希望能耕耘出「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的嶄新媒體平台,突破傳統媒體製造紛爭對立、屢次侵害人權的不良結構,讓所有關心台灣發展的人們,能仔細傾聽台灣土地與海洋的聲音、傾聽環境真正的需求,以平心靜氣、互相尊重的態度,在各人崗位上付出愛護台灣的行動。

關魚暨台灣好生活電子報全體編輯群,2007/2/28

標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