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抗疫時,戰場的小失誤更需要大家包容鼓勵
球場比賽時,如果有選手發生失誤,同一隊的人絕對不會在場上立刻斥責,因為比賽還在進行大家必須齊心對抗敵手,所有嚴苛的檢討都會等到賽後再說,若你常去看業餘棒球賽,你會聽到有人發生失誤時,場上其他隊友會大聲喊"No mind"(別介意),給予失誤隊友最必要的心理支持,場邊球迷的"加油"也會喊得更大聲……因為沒有正常選手會故意發生失誤,失誤的人會比任何一個外人都要自責,如果讓他繼續自責,反而對比賽不利,所以短期棒球比賽常常能看到"團結+運氣好"的弱隊會打贏"不團結的強隊",那其實不是奇蹟,重點就在天助"超團結"的團體。
今日有報導訪問不具名感染專家指出,案852警覺性不夠高,有症狀就該回原醫院檢查而非到診所,雖然可能是善意提醒,但造成的效果會比較偏向指責。第一次採檢陰性的她,很有可能是怕造成原醫院的看病負擔而跑去診所,因為原醫院出現染疫醫師已隔離大批醫護,雖然指揮中心調了其他醫院人手來支援,但因寒流陸續來襲病患數增加而仍明顯處於人手不足的情況。站在外圍用上帝視角去下指導棋,其實對已經打仗超過一年的醫護非常不公平,這很像士兵忍痛幫你負重前行了一年,腳步稍微蹣跚一下就被後方說你扛的姿勢不對。
為何世界很多國家都已經面臨醫療崩潰的情況?難道美國和日本的醫護就是比不過台灣?確實台灣醫護整體素質是世界頂尖,但從國外各種"群聚抗議口罩政策並拒戴"、"群聚抗議封城違反人權"、"拍影片指控武漢肺炎是政府製造出的騙局"、"只有布口罩沒有足夠醫療口罩可戴而且常常沒完全罩住口鼻"等報導來看,台灣群眾的集體防疫意識也是世界頂尖。
面對全球已經有接近9500萬人確診、超過兩百萬人死亡的險峻情勢(若不是中國慣性隱瞞數字我相信這死亡數據實際是翻倍),是台灣人集體"把抗疫的每個環節都做到份內的最好"後,才把剩下的交給運氣,我們應該要對身為台灣人感到無比幸運和驕傲,並對長期在第一線打仗的醫護醫事人員、在機場和各捷運火車站及防疫旅館把關的工作團隊、執行後勤的口罩和防疫物資國家隊,乃至超過一年不知好好休假為何物的指揮中心,獻上我們最高的敬意和謝意,對於不是故意發生的小失誤予以包容鼓勵,並繼續好好配合所有為了抗疫而調整的防疫政策。(詳情參考~疫情中的「專業之死」:防疫中的敵人是病毒,不是自己人)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金手套獎野手也會發生失誤,而且全年絕不會只有一次。這次醫院群聚事件已讓指揮中心再度提高警覺並仔細檢討防疫環節,並跟全台醫院診所更新SOP,有外國朋友說台灣的防疫成績是運氣好,原住民推友fight for honor回應:"這不叫幸運,而是我們非常非常非常的努力,畢竟有十幾億人等著看我們失敗!"。
若說台灣在防疫過程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是有一群特定人士明明住在台灣卻老愛扯各種後腿,然後特定媒體還老愛故意放大這些扯後腿的言論來惹眾怒,導致這些原本限定在超小圈圈裡自說自話的言論,外溢到全台早已疲憊不堪的醫護眼裡,即使鄉民們的好意是罵那些人來為醫護說話,但實際造成的效果是他們原本看不見這些小圈圈裡難聽又沒人性的話,卻因為眾人的推波助瀾而讓前線戰士看見。(詳情參考:痛罵楊志良無良沒有用,團結抵制才有用(秘訣內收))
早在1/12日出現兩例醫護感染時我就立刻在噗浪寫下:「同舟共濟不只是因為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也因為我們都希望台灣能成為每個人安居樂業,各領域都能越來越好的國家。雖然總有少數人因為個人立場巴不得這條船沉了,總有極少數人嘴巴很賤對"防疫整體"極盡各種嘲諷之語,但我們不要給這些虛假或嘲諷的言論再度散佈的機會,大家每一則公開的貼文都是在形塑公共場域的輿論,既然不認同那些極少數言論,又何必再給他們散佈更廣的空間?」
身為一個長期關注公共議題的資深記者,我多年來的無奈就是"隨便亂報的爛新聞有市場,認真報導的新聞連市場的邊都沾不上",還要被跟那些亂報新聞的記者歸為同類,儘管挫折滿滿,我還是在日前宣布"抱歉,我無法放棄當一個記者"。在前線賣命守衛台灣的醫護人員不幸染疫的危難時刻,除了集氣為他們祈福並祝早日康復外,懇請大家想想,我們該為"讓台灣變得更好"做些什麼事情,包括該在公共場域散佈什麼消息,謝謝大家。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總編關魚,2021/1/17
批ㄟ司
最後點一首老歌作為本文結尾~【我們】( ↼聽歌點連結)
當你迷失再黑暗裡
一切的希望離你而去
就在需要的時候
我會出現在你的身邊
當你再次展開笑顏
溫暖的歌聲流過你心田
就在相逢的時候
請你請你握著我雙手
路是不會永遠那麼孤寂
我是方位相同的伴侶
世界不會同時下著雨
也會有陽光照耀在心底
路是不會永遠那麼孤寂
我是方位相同的伴侶
世界不會同時下著雨
也會有陽光照耀在心底
什麼樣的夢該要清醒
什麼樣的夢該要繼續
雨後總要天晴
黑夜總會過去(哦~~總會過去)
路是不會永遠那麼孤寂
我是方位相同的伴侶
世界不會同時下著雨
也會有陽光照耀在心底
【我們-作曲家的故事】
作詞:楊立德、陳克華、梁弘志
作曲:曹俊鴻、鈕大可、陳復明、梁弘志、陳克華